巢湖殯葬禮儀方面:殯葬用語的解釋1
文章出處:本站 人氣:39518 發(fā)表時間:2021-08-13 09:03:33
人生并非帆風順,而且,生老病死都是常態(tài),殯葬禮儀方面,也是講究有始有終的,關于殯葬禮儀方面:殯葬用語的解釋,相信有不少的人還是并不了解的,但是,如果能夠了解下,也少不了尷尬的情況。
初終:初終就是剛死之意。人初終要用新絲絮或雞毛置于口鼻之上檢驗是否還有呼吸,叫屬纊。
在醫(yī)學落后時代以此判斷死亡,有定的科學道理?,F(xiàn)代喪事中,這程序基本上免去了。屬纊之后,死者親人要登上屋頂或高坡上面朝北方,揮舞死者生前常穿戴的衣帽,呼喊死者的名字,謂之招魂。傳統(tǒng)認為人死就是靈魂離體,如果把靈魂喚回肉身,人就會復活?,F(xiàn)代醫(yī)學旦判斷人確已死亡,再招魂就沒有任何意義了,因此招魂這程序也基本上不存在。招魂之后,人已無生還可能,親屬就立即分頭報喪,謂之“赴告”,今謂之“訃告”。
“訃告”的含義是邀生者前來與死者“見后面”;二是邀他們前來襄助喪事,要將喪事辦得體面些;三是讓親友證明死者確系“正常死亡”?,F(xiàn)代喪事中報喪手段已現(xiàn)代化了,而且現(xiàn)代報喪已與傳統(tǒng)報喪的含義也大有不同。在報喪的同時,死者親屬要做些簡單的整容、整尸工作,為下步的“殮”做準備。如幫助死者閉上眼睛,合上嘴巴,舒展并攏四肢,在死者臉上覆蓋紙或布巾等。覆面的含義是死相難看;二是表示生死兩;三是死者萬恢復呼吸,人們能及時發(fā)現(xiàn)。覆面這喪事程序至今仍保留著。
殮:殮通斂,為死者穿衣?lián)Q鋪蓋叫小殮,人棺叫大殮。小殮之前為死者沐浴,也叫“抹尸”,有干干凈凈離開人世走向來世之意,從衛(wèi)生的角度講這程序也是有必要的,故今天人們仍固守著,而且做的比過去更完善,比如過去人們用酒,今天人們使用酒精等。
小殮之后,人們往往還在死者手里、口里放上些東西,還要用布條扎住死者的兩臂和小腿。手里拿東西意為不能空手上路,口里銜東西意為不能空腹上路。捆扎手腿是怕死者“驚尸”,“驚尸”挺可怕的,其實就是尸體痙摩,尸體痙攣是種尸體現(xiàn)象。尸體還有種自溶現(xiàn)象,往往從口、鼻、耳、肛門等排出污物、濁氣,所以,現(xiàn)代喪事中,人們用藥棉堵塞。小殮之后就是大殮,大殮就是入棺。人棺不等于蓋棺定論,棺蓋定要錯開放。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對死者還抱有線生還的希望。在提倡火葬的今天,小殮之后就要送入醫(yī)院的太平間或殯儀館的停尸間冷藏起來。
殯:大殮之后,要有段時間停柩待葬,謂之殯。殯,即對死者以賓客之禮待之。中國素有“死者為大”之說,因此在整個殯葬禮俗中處處表現(xiàn)出·對死者敬重之情。在初終之后的停尸、停棺以及殯期中的禮節(jié)等無不給死者以尊位和禮遇。殯期有長有短,殯期禮俗有繁有簡,但是程序不能少、不能亂。
殯期,要在停棺屋前高搭靈棚,擺上靈位舉行喪祭。喪祭繁瑣而隆重,今人基本上以鞠躬禮替代。喪祭,也叫吊孝,鞭炮齊鳴、鼓樂高奏、賓客如云、宴席如流,是整個喪葬活動中的高潮。殯期還有許多禮俗,如孝子守靈,孝子謝禮,燒鋪送路等。殯期越長耗費的人力、物力和精力越多,現(xiàn)代喪事,殯期的時間已大大縮短,殯期的禮俗也大大削減。中國的儒家文化給傳統(tǒng)的喪葬禮俗,尤其是殯期禮俗以隆重深沉之感,而佛教、道教文化又給以超脫喜慶之娛。
當然,殯葬禮儀方面,其實還有很多的專業(yè)名詞都是有解釋的,為了尊重,相信有很多的家庭都是比較看重這方面的,而且,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,對于殯葬都是很慎重的,不僅是種地方文化的體現(xiàn),也是種需要尊重的重要禮儀。
- 上一篇: 巢湖葬禮習俗注意哪幾項事項
- 下一篇: 巢湖殯葬禮儀方面:殯葬用語的解釋2
-
暫時沒有數(shù)據(j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