喪葬禮儀你制單嗎?
文章出處:本站 人氣:30276 發(fā)表時間:2023-02-07 13:49:43
喪葬禮儀主要包括初終、入殮、訃聞、送行、發(fā)引、祭祀等步驟。初終,臨終前子女專護榻前,聆聽遺囑。既逝,即剃頭洗腳,更衣,俗稱“裝裹”。裝裹衣服忌皮裘、毛織物等,并忌黑色。
入殮,棺內下墊干草,上鋪枕褥,褥上擺銅錢七枚,俗稱“墊背錢”。紅線系雙足,意為不使魂魄離去。靈柩放置堂中央,掛靈幔、設靈桌、置香爐、“照尸燈”于靈前徹夜不熄。
訃聞,富家傳達噩耗用簡明文書,普通百姓一般多以“出紙”取代;門內立“殃狀”牌,大門口懸掛白紙幡,俗稱“倒頭紙”,門旁貼告拜。然后由兒子報喪、分送孝布,通知送行、發(fā)引日期。
送行,這一天,親朋好友都前來送行。遠親服頭腳孝,子女服毛邊白粗布孝衣,腰纏麻繩,手扶柳枝,俗稱“喪棒”,男戴紙制麻冠,女蒙麻布頭巾。是日,吊喪者獻祭品,行跪祭禮,隨到隨祭。晚間,燒夜紙,吹鼓手奏哀樂。午夜,燒紙車、紙馬等“紙火”送亡靈啟程。
發(fā)引,是喪禮的主要環(huán)節(jié),一般在三日或七日后舉行。鼓樂導引,后隨紙火,有金山、銀山、童男、童女、紙房院等,抬棺入墳埋葬。
葬后祭祀,葬后三日上墳,謂之復三;每七日上墳一祭,謂之過七;七七謂之盡七;百日上墳,謂之過百日;翌年壽終日上墳,謂之過周年,三周年稱圓周年,三年服孝期滿。此后每年正月初一、清明、七月十五、十月初一上墳祭祖。
- 上一篇: 殯葬服務禮儀的價值
- 下一篇: 殯葬用品:老人火化骨灰盒可以自己帶嗎?
-
暫時沒有數據